|
什么样的直肠癌患者适合保肛手术?文章转载自:肠路漫漫 专家简介:王志刚,男,主任医师,教授,外科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脏器联合脏器切除和质量控制学组副主任委员。主攻大肠癌的诊治和研究,擅长肠癌腔镜和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各类复杂肠癌如局部晚期、超低位、复发肠癌的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在东亚人群中,直肠癌在大肠癌中占比很高,其中很多都是中低位直肠癌。能否行保肛手术是他们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他与肿瘤的位置,患者年龄,性别,病人的体重指数BMI,及病人肛门括约肌功能功都有关系。 1、性别及肿瘤位置: 男性比女性骨盆小,保肛比女性困难。这使得手术暴露术野存在困难的困难。肿瘤位置越低,离肛门越近,就越困难,分期越晚,侵犯的范围较大,保肛越困难。 2、年龄及括约肌功能: 随着年龄增大,患者肛门括约肌功会退化。在这种情况下,在保留了一小段的肛门直肠环的话,控便功能不佳,反而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年龄太大,括约肌功能不佳时,不建议行保肛手术。对于勉强保肛的病人,术后肛门功能可能非常局限,可能出现出现大便失禁,大便严重困难的情况。生活质量不如造瘘。 3、肿瘤分期: 分期较晚肿瘤可能侵及肛提肌了,如再勉强保肛,可能导致我们的手术范围不足,术后的局部的复发概率上升,对于这种情况,不值得勉强追求保肛手术。 4、患者个人意愿: 对于是否行保肛手术。病人本身的意愿非常重要。保肛手术可能出现术后吻合口瘘的情况,肿瘤位置越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概率越高。有的病人甚至会导致再次改造,术后并发症风险高。如直接造瘘,虽降低生活质量,但无需担负此风险,较为安全。因此,需要在保证手术根治的前提下,对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考虑。由专业医生跟病人及家属,做一个充分的沟通,决定手术方式。 针对这种并发症,可以预先行暂时保护性小肠造口术,三月后如无吻合口瘘,再将保护性小肠造口接回去。但这增加了手术次数,麻醉风险,以及病人花费等,很多病人难以接受。 5、新辅助放化疗: 对于有些肿瘤侵及范围较大病人,为了行保肛手术,可能需要行术前的新辅助放化疗,缩小肿瘤后再手术,可能增加保肛的成功率。但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以及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 6、文化因素: 是否积极追求行保肛术,跟文化传统有关。东亚人群,特别是我们中国的病人当中,保肛意愿大多非常强烈,在西方国家,患者似乎没有这么强烈的保肛要求。目前对于保肛的很多研究及新进展,国内研究较多,国外研究较少。如低位保肛超低位保肛等。西方人群则追求根治,对造瘘的接受度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