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年体检,为何还没能揪出肠癌?肛肠科医生透露4个原因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还具有免疫作用。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俄罗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家梅契尼可夫明确提出,肠道健康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长寿秘诀。 然而,肠道也有很多“软肋”,比如肠癌。你有没有这样的疑惑:有的人年年体检,还是没能揪出大肠癌,这是为什么? 受访专家: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 张苏展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体检中心副主任 徐爱民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 赵克 年年体检,为何没能揪出肠癌?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主任医师林国乐表示,四个原因可能会让你错失揪出肠癌(结直肠癌)的机会:
漏掉“大便潜血” 便检是诊断很多疾病简便、有效的辅助手段。从大便的变化,可以了解胃肠道有无出血、炎症、寄生虫感染、癌前病变,并且判断出疾病的性质、程度。 同时,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健康情况,也能从大便的变化上反映出来。 便检对于肠癌的防治尤为重要 大便潜血是肠癌非常重要的早期症状之一,这种出血是肉眼看不到的,但通过便检可以发现。 早发现早治疗,肠癌患者几乎可以100%存活,但如果晚期才发现,生存率就非常低。 “大便潜血”检查要求的是新鲜大便,体检时很多人因为没有便意,很可能就会放弃。 但消化系统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成年人应该每年都做一次便检,尤其对肠癌高危人群来说,便检可能成为“保命的检查”。 年龄在40岁以上、久坐不动、肥胖、男性、有肠癌家族史等,都是肠癌的高危因素。 漏掉“直肠指检” 80%以上的直肠癌发生在指检可触及的范围,故常在直肠指检时被发现。此外,直肠指检还能发现以下病变:
便检和直肠指检是体检中基本的项目,不要因为嫌麻烦或不好意思,而放弃这两个揪出肠癌的机会。 肿瘤标志物阴性,不能排除癌 与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199。但肿瘤标志物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相关肿瘤。 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体内发展初期是很难被检测到的,只有当肿瘤细胞分泌出来蛋白分子,才能在血液里检测到,而这个“时间差”可能有三四个月。 此外,有些癌型不分泌蛋白分子,就更难被“捕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患者明明几个月前肿瘤标志物结果显示正常,但后来还是确诊为癌症。 恐惧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目前结直肠癌筛查的首选方式,也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拒绝内镜检查是跟自己过不去。中国排名前五的肿瘤里有4个是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但由于恐惧肠镜,公众基本不会主动到医院筛查。 读懂大肠癌发出的“信号” 如果你实在无法做大便潜血、直肠指检等检查,排便后回头看一眼,也有机会揪出肠癌。 排便习惯改变 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突然大便3~4次,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改变持续2~3个月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视。
大便形状改变 当肿块或息肉压迫粪便,大便形状会变细或变扁,中间有凹槽或血痕。 便血 这是结直肠癌最早、最常见的表现,左半结肠癌更易观察到。轻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黏液血便、黏液脓血便或鲜血便。 肠息肉的出血常混杂在大便中间,呈暗红色;而痔疮引起的便血多是在大便后滴血,血色为鲜红色。 腹痛 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 可表现为右下腹不适或隐痛,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阻等。当老年人出现这种症状时,应首先考虑结直肠癌。 国际公认的肠癌预防策略 美国癌症协会(ACS)、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为预防大肠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改进饮食习惯 提倡低脂肪高纤维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 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 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红肉摄入。 停止吸烟、增加锻炼、避免肥胖。 积极防治肠道疾病 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 对于肠道息肉应及早处理,若不予以早期治疗,有可能会变成大肠癌。另外,要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体检 肠癌筛查,临床上主要推荐两种方案:
对肠癌的高危人群,至少要一年一次大便潜血和直肠指检,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必要时做肠镜检查。 普通人体检时,不要随意放弃便检、直肠指检这两项最基本的检查。 没有一蹴而就的肿瘤,早期防范,重视体检,就有机会在危险来临前躲过一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