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肿瘤不同,对于胃肠的肿瘤尤其是晚期的患者,往往是“人活着,方案用完了”,一次次化疗,很快就会经历耐药、复发、转移,不得不更换方案,这使得胃肠道肿瘤仅有的几个方案很快就会用遍了,经常会遇到无方案可用的尴尬处境,只能眼看着患者肿瘤进展……
我经常会遇到患者或者朋友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你们针灸肿瘤科,到底是干什么的?”,针灸缓解肿瘤并发症及放化疗副作用,对我们而言简直是“小儿科”,不值一提。其实,我们早就朝着“针灸抑瘤”“针灸化疗协同抑瘤”的方向做了很多年的探索。首先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视频中这位来自东北的刘姐,是一位超低位直肠(齿状线)溃疡型中分化管状腺癌的患者,2019年4月做了手术,术后不到2个月就发现右侧锁骨上、纵隔、腹膜后、盆腔内多发的淋巴结转移,做了XELOX、贝伐+XELOX、贝伐方案化疗共9周期化疗。 仅仅5个月后患者盆腔就再次出现转移,在当地做了西妥昔+伊立替康、伊立替康+雷替曲塞、西妥昔+伊立替康+雷替曲塞、西妥昔+伊立替康化疗共7周期。 又过了不到4月,盆腔的肿瘤再次进展,做了西妥昔+FOLFIRI方案化疗3周期,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连续化疗。 3个月后,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盆腔肿瘤明显增大,双肺也出现转移(满天星),大量的腹腔积液、心包积液,下肢水肿,肛门坠胀、行走漏尿…… 第一次在门诊见到刘姐,还是她的姐姐推着轮椅从东北过来就诊的,跟视频中谈笑风生的刘姐判若两人。 由于盆腔肿瘤达到十几厘米合并大量的腹腔积液,压迫膀胱及血管,导致漏尿、肛门坠胀以及下肢水肿等问题,改善刘姐的眼前难受的症状就尤为重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半付药(一包药),患者的腿肿就明显改善了,肚子也松快不少,经过几天的针灸及中药治疗,患者的一般情况明显改善,鉴于盆腔、双肺转移,结合既往治疗经过,我们继续按照之前的方案(西妥昔+FOLFIRI)进行化疗。 通常,化疗的效果会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弱,西医多主张足量多疗程用药,以保证足够的药物浓度以及作用时间,进而保证化疗的疗效,但是往往身体也会大打折扣,造成体力越来越差,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也逐渐增加。 这时候就能体现出针灸联合化疗的优势了,针刺给药物导航,确保肿瘤局部有足够的药物富集,疗效才会有保障,最重要的是可以适当降低化疗药的用量,以减少对身体的影响。 有了理论及针灸的保障,对化疗前中后分别给予了不同的治疗重点。化疗前侧重松解为主的治疗,化疗中集中增加药物在肿瘤局部富集,化疗后则以针灸降低化疗的副作用,实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 经过4个周期的化疗,2个月的时间,肺上的病灶明显减少,而盆腔囊实性肿瘤的实性部分明显减少。 肚脐平面的化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左图为化疗前,右图为化疗后) 更为可喜的是,刘姐的身体没有因为化疗出现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反应,体力不降反升,第3周期、第4周期化疗可以从东北坐十几个小时的卧铺独自办理出入院手续,独自完成化疗并返回东北。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个典型案例,4次化疗体力越来越好,不仅没有化疗的副反应,而且还能够收获理想的疗效,其实已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这背后离不开中医步步为营、精准辨证治疗的功劳,中药处方、刮痧、走罐、刺血拔罐、毫刃针松解、毫针针刺、艾灸、火针八髎、芒针、六合针等等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各取所长,物尽其用。
化疗不难受是很多患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化疗有疗效更是医患不懈的追求,针灸联合化疗便是二者的桥梁与基石。
作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针灸微创肿瘤科 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