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胃肠外科医生,先从“拉”这个平时令人尴尬的话题聊起。据说99%的人解大手之后,都会回头看看自己的“作品”再冲掉。其实这回眸一看还是挺重要的,也许某一次回眸就能发现重大健康问题,因为在便便中可能就隐藏着结直肠癌的信号。 据2018年中国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7.6万例,死亡19.1万例,其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3位及第5位。近20年来,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可能与高脂肪及高蛋白饮食、缺乏新鲜蔬菜和纤维素饮食、缺乏适当的体力活动有关。 正常成人每日排便1次,一般呈黄褐色圆柱形软便。(这个我们上期有说过,可以看看 大便粘马桶是怎么回事)大便出现以下情况时,我们就要留意是否要做结直肠肿瘤方面的筛查了。而痔疮多见排便之后滴血。鲜血便切不可掉以轻心,很多直肠癌患者就是误以为痔疮出血错过了治疗时机。结直肠癌表面坏死组织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粘液脓性物质,随大便排出,形成粘液脓血便。直肠病变的粘液常常附着于粪便表面。 直肠狭窄时,便条形状变细,呈细条样或扁片状,一般见于直肠癌。饮食正常时,大便次数增多可能提示直肠病变可能。如伴有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则更应引起重视。直肠指诊是直肠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中国约70%病例为低位直肠癌,直肠指诊能够触及。 
大便潜血检查适用于高危人群的初步筛查,优点是花费低、无创、便捷,但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差。 50岁以上的人都应该要定期复查肠镜筛查结直肠癌风险。 超过91%的结直肠癌症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对于一个70岁的老年人而言,其体内细胞有更多的时间积累癌症细胞所需的突变。 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惧怕的肠镜检查,实际上是结直肠癌早发现、早诊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日韩等发达国家胃肠肿瘤治疗效果好,得益于胃肠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肿瘤诊断率高。所以,尽管那根粗粗的管子看起来有点可怕,但想想肠镜检查的重大意义,还是强烈建议广大中老年朋友迎难而上,克服心理障碍,接受检查。高脂肪、高热量的西方饮食模式,目前仍然被认为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红肉及加工肉类列入2A类致癌物清单。红肉是指猪、牛、羊等畜肉,是中国居民消费量最大的肉类。倒也不是不能吃,只不过要有个度,成人每天进食畜肉类不超过75g,大概一个手掌的量。 研究显示,每天摄入100g未加工红肉,一些慢性疾病(中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联。 饮食中添加蔬菜、高纤维膳食、叶酸等则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高纤维膳食目前仍被普遍认为能够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类型蔬菜,如十字花科(包括大白菜、萝卜、西兰花等),能够减少结直肠癌罹患风险。红肉及加工肉类在减少食用的基础上,也应注意烹饪方式,尽量蒸、煮、炖,减少煎、炸、烤等容易产生致癌物质的加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适当运动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对结直肠癌的预防起到一定作用。忙碌工作之余,每个工作日30分钟的体育锻炼也许可以让你远离结直肠癌。人到中年,“游泳圈“不知不觉爬上腰围,有的人一个还不够。告别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与饮酒增加结直肠癌患病风险。本文作者
京东互联网医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