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岁的《黑豹》主演,倒在本可以预防的癌症下……前两天惊闻 “黑豹”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因结肠癌去世。 年仅43岁!
查德维克•博斯曼在2018年因电影《黑豹》走红,这部电影被认为是黑人电影的里程碑之一,获得7项奥斯卡提名。
早在4年前,博斯曼就已确诊第三阶段结肠癌,过去四年一直在与疾病斗争。 在43岁的大好年华里,英年早逝,令人无限唏嘘…… 1 说起结肠癌,就让我想起一件令我难忘的往事。 我家大儿子二年级的时候,有位同学的妈妈去世了,班级里为此给他捐了款。 因为这位同学家境比较困难,父母在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小小的烧腊快餐店,在深圳这个大都市里艰难地供养一双儿女。 我每天接送孩子都会路过他家的快餐店,时不常还买点烧鹅烧鸭猪脚回家。 直到她去世,我也想不起这位妈妈的模样,因为她终日在店里起早贪黑,在橱窗案板上切肉切菜,偶尔能想起的只有有她忙碌的身影…… 不过三十多岁而已,就丢下孩子而去,真是痛心无比。 击垮她的疾病,正是结肠癌。 直结肠癌(大肠癌)确实令人担忧,这种本来属于老年癌症的疾病,这些年来一直有年轻化的倾向。 从90年代开始,美国55岁以下的肠癌患者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 从1994年到2018年,不到5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增加了50%以上,因此去世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正因为如此,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对于筛查结直肠癌的指南推荐年龄,已经从50岁提早到了45岁。 在中国,直结肠癌也已经成了高发癌症, 而且发现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 更可怕的是,中国大肠癌年轻化趋势明显。 中国大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是48.3岁,比美国人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69.8岁)整整年轻了20岁。 2 中国直结肠癌年轻化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太清楚。 但是明确的是,直结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癌症。 它是少数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的癌症。 据美国2006年—2012年的统计结果,局部(local)结肠癌的五年相对存活率是90%以上,而区域性(regional)的则会降到70%左右,发展成转移性(distant)后存活率更是只有10%上下。 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能早期发现结肠癌,存活率可以达到90%,而到晚期才发现的话,存活率只有10%。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不是每一种癌症都那么容易早期发现。 比如前列腺癌、卵巢癌就不容易进行早期筛查。 只有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以及肺癌等少数癌症可以通过早期的筛查发现,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 为什么结肠癌可以预防? 因为结肠癌是一种发展缓慢的癌症。 它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发病机理和逐步恶化过程。
1期结直肠癌可以用手术等局部手段切除,就解决了。 而4期结直肠癌转移到了周围组织,甚至别的器官。除了手术还需要放化疗等,治疗效果并不那么乐观。 根据科学家研究,从一个细胞出现突变开始异常生长,到变成良性的息肉,再到晚期结直肠癌,平均需要20年以上。 结肠癌约90%是肠息肉演化而来,从腺瘤性息肉演变为癌变,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只要在息肉阶段发现并切除,就能预防肠癌。 所以,早期发现息肉很关键。 发现肠息肉最好的检查——肠镜检查。 肠镜不仅可以直接检查肠道,同时还可以去除可疑的病变。 结肠镜去除息肉 4 什么时候开始做肠镜? 2018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专家共识》的推荐筛查人群为40-75岁的一般人群。 以城市人群为优先对象(城市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有直结肠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需要更早一点进行肠镜筛查。 更详细地筛查方案可以在每年体检的时候咨询医生。 多久做一次肠镜? 如果第一次肠镜没有发现特殊情况,官方推荐是5~10年后再做。 如果上次肠镜确实发现了息肉并且切除了,建议1年左右再去复查一次。 如果没有问题了,就可以3~5年后再复查。 做肠镜痛吗? 现在有“无痛肠镜”,打一针“幸福牛奶”(异丙醇),做个甜美的梦,醒来就做完了。 5 如何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吸烟、过度饮酒、过多摄入红肉及加工肉制品、缺乏体力活动等,还跟家族史、遗传因素及其它肠道疾病等有关。 对于预防大肠癌来讲, 健康饮食尤为重要。 饮食结构和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患大肠癌的风险,特别是以下两点: 1、少吃红肉和加工过的肉制品 熏肉,火腿,香肠等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这些烟熏腌制的加工肉类中通常还加有防腐剂。 2、多吃高纤维食物。 促进排便,减少废物和毒素对肠壁细胞的伤害,可以降低大肠癌的风险。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 大肠癌早期症状既不明显也不典型,非常容易被漏诊。 常见症状包括便血,黑便,排便习惯改变(突然便秘或腹泻,次数增多,排便不尽等),大便性状改变(变细变形等),腹胀腹痛,不明原因的贫血或体重减轻等等。 目前中国适龄人群做肠镜的比例还很低。 40岁左右的朋友,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今年体检,不妨预约肠镜查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