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兄妹检查肠镜,因检查时间早半年结果大相径庭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结直肠癌(俗称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高发国家,每年有15万人死于肠癌,85-90%以上被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在过去10年间,结直肠癌的新发病数和死亡率均翻了一番,且以年均4%-5%的速度递增! 另外,临床上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患大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约占总患病率的10%!专家预测,在一线大城市,很可能超越肺癌,成为新的癌王! 而这种癌症经过国内外医学专家、教授反复研究发现,已经很明确约占95%以上的大肠癌就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所以通过肠镜进行肠息肉的检查与治疗非常重要。 肠息肉变身肠癌需要5-15年时间 虽然从肠息肉到肠癌这个过程非常漫长,需要5-15年的时间,中位时间为10年。在这10年当中,你只要做一次肠镜,发现息肉,并切掉它,就能阻断它恶变的进程,非常简单。 一般消化科医师会建议群众们年过40岁,即使没有任何症状,就要做第一次肠镜;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肥胖的、炎症性肠病的、不良嗜好的,等等情况,更要提前检查。 然而,从临床数据来看,只有极个别人是主动要求做肠镜的,超过90%的人是出现了明显症状,或者在医生的一再劝说下,才不得已做的肠镜。这就造成了我国的肠癌不但高发,而且90%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了,早癌发现率只有不足10%。 近日据报道,南方某医院诊治了两例病人,是一对亲兄妹,由于检查时间相差半年,结果大相径庭! 哥哥的情况 哥哥今年43岁,因大便不成形就诊,医生了解到他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建议做一次肠镜。结果在直肠发现多发息肉,病理显示,符合腺瘤,部分不典型增生,也就是癌前病变。 下面是哥哥的肠镜图片: 直肠粘膜可见一约0.4cm×0.6cm息肉样隆起 乙状结肠腺瘤,这个已经发生不典型增生 此外,在降结肠、横结肠发现多个大小不等的息肉。患者完善化验检查后,做了肠镜下结肠腺瘤高频电切术。 高频电切除息肉 钛夹闭合创面 该患者住院三天即出院,此后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 再看其妹 半年后,哥哥在首次复查的时候,和笔者聊起,说她的妹妹一直肠道不好,大便不成形,但是有痔疮,能不能来做肠镜? 医生问了详细情况,原来妹妹今年42岁,一直大便不成形,素有“痔疮”,最近半年便血严重,有时候还有脓血。医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绝不是什么痔疮! 于是强烈建议他说服妹妹抓紧时间来做肠镜。数天后,妹妹终于来做检查了,结果不出所料! 肠镜刚刚进入8cm,就看到一个巨大占位性肿物,肠镜通过困难。毋庸置疑,这是肠癌,而且已经是进展期,失去了内镜下治疗的时机;病理检查结果是进展期直肠印戒细胞癌!一种预后不好的癌。 距肛门约8cm直肠粘膜可见一约4cm×4.5cm不规则肿块 妹妹如果在半年前、一年前来做肠镜,而不是当成痔疮治疗,后果肯定要好得多,应该还是早期癌。早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高于90%!后来,该患者行了外科根治术,肛门没能保住,虽然做了手术,但等待她的还有术后数次化疗,及一个不确定的结果。想象一下,腰里吊一个粪袋子,是什么滋味? 新闻分析 其妹,有症状半年后才检查,检查结果是进展期直肠印戒细胞癌。虽然做了手术,但等待她的还有术后数次化疗,及一个不确定的结果。如果在40岁前做一次肠镜呢?结果不言而喻,定是天壤之别! 而哥哥,是在腹部有轻微不适感时,就做了肠镜检查,意外发现还不会有症状的肠腺瘤。如果,没有这次检查,再过几年,他的直肠腺瘤癌变的几率会大幅增加。 极有可能和妹妹的结局相同,甚至更糟! 我国是消化道癌症大国,特别是胃肠道早癌的发现率远远低于欧美及日韩。 因此普及胃肠镜检查,特别是体检增加胃肠镜检查项目,对于提高我国胃肠道早癌发现率,降低消化道癌症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特别提醒: 以下人群需要尽快做胃肠镜诊治: 1. 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无论男女,均应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有阳性发现(溃疡、息肉等),在做完治疗后均应定期复查。 2. 有食管癌、胃癌、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可将初检年龄提前到35岁甚至更早。 3. 有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或大鱼大肉,喜吃腌制食品和烧烤,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 4. 出现消化道不适的人群,比如胃部不适,可表现为上腹痛、下腹痛、反酸、嗳气、饱胀等;肠道不适,可表现为下腹痛,大便习惯与性状的改变,比如每天排便一次变为排便多次,或者便秘、便稀、便血、鼻涕状黏液血便等。 5. 正常体检时发现CEA、CA199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尽快做胃肠镜以进一步排查。 最后,再次提醒: 即使您无任何症状,40岁左右一定要做第一次胃肠镜,越早越好! 因为任何先进的其他设备和体外试剂,都无法替代胃肠镜!如果在做肠胃镜的时候有AI支持辅助医生进行诊断,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检出率,让息肉无所遁形,将肠癌扼杀在摇篮阶段。 本文来自消化学术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