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年轻化的癌症,“超级英雄”也没能战胜,普通人该如何应对8月29日,据美联社消息,在与结肠癌抗争4年后,漫威电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维克·博斯曼去世,年仅43岁。如此年轻,却因肠癌陨落,留给世界悲痛的同时,更有说不尽的遗憾。同时,也为人们敲响了健康警钟。 结肠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及第5位,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其中,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发病率上升显著。 一、为什么结直肠癌会年轻化 年轻化趋势,在大肠癌中更加明显,中国平均发病年龄比国外早10年,中国大肠癌的发病高峰年龄是55岁,而国外则是65岁。 据悉,肠癌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是诱发肠癌的主要因素,夜生活频繁、三餐无规律是其诱因。 胃肠道在消化高脂肪类食物时,需要更多胆汁。当多余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产生的“二级胆酸”有致癌作用,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于肠黏膜,容易使肠黏膜发生癌变。 城市人运动量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机体抵抗力下降和所有肿瘤的发生都有关系。同时,运动量少还会导致肠蠕动较慢,存储宿便较多,增加了患癌风险。 此外,长时间的夜生活,三餐饮食没有规律,暴饮暴食,饮酒无度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诱发肠癌。年轻人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主要人群,因而加剧了此类疾病的年轻化趋势。 二、结直肠癌的早期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 排便习惯改变; ❖ 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 腹痛或腹部不适; ❖ 腹部肿块; ❖ 肠梗阻相关症状; ❖ 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此外,疾病史和家族史也是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重要因素。 结直肠癌的发病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疾病相关。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的总体发病率的6%,相关相关家族史包括: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三、结直肠癌的检查 临床上,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而通过筛查可以预防和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按照最新一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结直肠癌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包括: ❖ 血常规 ❖ 尿常规 ❖ 大便常规 ❖ 粪便隐血试验 ❖ 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 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检测外周血癌胚抗原(CEA)、CA19-9;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甲胎蛋白(AFP);疑有腹膜、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2. 内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适用于病变位置较低的结直肠病变。所有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均推荐全结肠镜检查,但以下情况除外: ❖ 一般状况不佳,难以耐受 ❖ 急性腹膜炎、肠穿孔、腹腔内广泛粘连 ❖ 肛周或严重肠道感染 内镜检查报告必须包括:进镜深度、肿物大小、距肛缘位置、形态、局部浸润的范围,对可疑病变必须行病理学活组织检查。 3. 影像学检查 ❖ 推荐行胸部/全腹/盆腔CT增强扫描检查; ❖ 推荐MRI作为直肠癌常规检查项目; ❖ 推荐直肠腔内超声用于早期直肠癌(T2期及以下)分期诊断; ❖ 气钡双重X线造影可作为诊断CRC的检查方法,但不能应用于结直肠癌的分期诊; ❖ PET-CT不推荐常规应用,但对于病情复杂、常规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结直肠癌的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检查; ❖ 排泄性尿路造影不推荐术前常规检查,仅适用于肿瘤较大可能侵及尿路的患者; 对于结肠癌,推荐行全腹+盆腔CT(平扫+增强)扫描,可兼顾癌本身及转移瘤好发部位——肝脏。对于直肠癌,推荐行盆腔MRI检查。 4.病理组织学检查 病理活检报告是CRC治疗的依据。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的病例行规范性结直肠癌的治疗。 以下情况建议行开腹或腹腔镜探查术: ❖ 经过各种诊断手段尚不能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结直肠肿瘤; ❖ 出现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 ❖ 可疑出现肠穿孔; ❖ 保守治疗无效的下消化道大出血。 四、结直肠癌的治疗 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制定了最新一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对结直肠癌的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该版规范推荐的结直肠癌治疗包括外科治疗、内科治疗、放疗等。其中对放疗部分明确指出:结直肠癌放疗或放化疗的主要模式为新辅助/辅助治疗、根治性治疗、转化性治疗和姑息治疗。 新辅助放疗的适应证主要针对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门<12 cm): ❖ 长程同步放化疗(CRT)结束后,推荐间隔5~12周接受根治性手术; ❖ 短程放疗(SCRT)联合即刻根治性手术(在放疗完成后1周手术)推荐用于MRI或超声内镜诊断的可手术切除的T3期直肠癌; ❖ 而短程放疗联合延迟根治性手术,且在等待期间加入新辅助化疗的模式,则推荐用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Ⅱ~Ⅲ期直肠癌。 新辅助放疗主要推荐用于未行新辅助放疗,术后病理分期为Ⅱ~Ⅲ期且为高危局部复发的直肠癌病人。不具备放疗设备和条件的医疗单位,对需要术前或术后放疗的病人,应推荐至有放疗设备和条件的医疗单位做放疗。 低位直肠癌有强烈保肛意愿的患者,可建议先放化疗,如果肿瘤对放化疗敏感,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可考虑等待观察的治疗策略;未达临床完全缓解,建议行根治性手术。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该版规范推荐多学科协作治疗;对于肝转移灶清除后达到无疾病状态(NED)的患者,推荐根据术前治疗情况及术后病理在MDT讨论下决定是否行术后辅助化疗。同时,明确指出肝转移局部治疗包括肝转移灶手术、射频消融、立体定向放疗(SBRT)等。 目前,精确放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TOMO螺旋断层放疗等世界先进放疗技术的成熟,让无法手术或者术后放疗的患者有了更好的选择。对于身体基础情况不佳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TOMO精确放疗代替手术,既可以通过精确放疗可以杀死肝部肿瘤细胞,控制肿瘤发展,还可以保留部分肝功能,改善症状,延长生命。 部分资料来自医学界肿瘤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