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上进的张先生今年42岁,二胎政策放开后,他跟妻子酝酿很久,终于要迎来第二个宝宝。结果在一次体检中,张先生却发现自己患上肠癌,这对他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一开始真的接受不了,当时也不了解这个病,非常崩溃,为什么自己年纪轻轻却会患上这么严重的病?” 张先生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哀伤与懊悔。

在亲朋好友的推荐下,他慕名来到温医大附一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徐昶副主任医师门诊。徐昶的肠癌治疗团队在为他做了全面的评估之后,给出了治疗方案。幸运的是,张先生的肠癌尚属早期,经过手术治疗和包括饮食、药物、心理和生活习惯调整在内的综合治疗后,近日顺利痊愈出院了。事实上,肠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在全球癌症中排名第三。 中国是全球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数最多的国家。这个癌症中死亡率排名第二的疾病,正逐渐出现年轻化趋势。来自医学 “神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9年IF 223.679)的“2020年结直肠癌统计报告(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数据提示,年轻人肠癌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而老年人的发病率在降低,肠癌中位诊断年龄从2001-2002年的72岁降至2015-2016年的66岁。换句话说,在目前所有新诊断肠癌病例中,半数是66岁以下。在2008-2017年中,65岁及以上人群的死亡率每年下降3%,50-64岁人群每年仅下降0.6%,而50岁以下人群则是每年增长1.3%。东南沿海地区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尤其高。肠癌的发病率如此之高,给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如此之大,让人痛心。 可事实上,肠癌发展过程漫长,甚至超过15年的时间,是少数真正能被预防的恶性肿瘤,且早期发现绝大部分病人都能被治愈。 因此,肠癌在消化道癌症大家族里算得上行为尚可以管束的成员了。根据《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2016年)》,70%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与生活习惯有关,且66%-78%可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而避免。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真的可以帮助其进展缓慢,甚至停止进展。多项数据研究均支持高膳食纤维摄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肠癌风险。摄入纤维可降低22%-43%的肠癌风险,而水果和蔬菜摄入可降低该病风险高达52%!要注意饮食均衡,粗粮细粮合理搭配。
红肉(指牛肉、羊肉、猪肉等)和加工肉类制品(腌制、熏烤、煎炸等肉类食品)会增加12%-21%患肠癌风险。剂量效应研究报告称,每天多100克红肉,风险就会增加10-30%,应尽量少吃加工肉类,每日红肉摄入不超过65g。长期吸烟是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据统计学研究发现,吸烟的人相比不吸烟的人罹患肠癌的风险要高1.27倍。而且随着吸烟年龄和吸烟支数的增加,风险会越来越高。反之,当戒烟以后,肠癌的患病风险会逐年下降,大概七年,风险就会下降到正常人的水平。长期大量饮酒是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以2682例男性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6.7年,酒精摄入最高的男性相比肠癌发病危险高达3.5倍,酒精摄入会增加肠癌发病的危险性。肥胖是肠癌发病的潜在高危因素。研究表明,肥胖降低了罹患肠癌所需的突变阈值,导致肠癌风险升高。肥胖促进年轻肠癌发生的机制的可能与肠道菌群改变或在体内产生炎症以及食品添加剂和劣质食品有关。体重指数(BMI)超过29的人群与BMI小于21的人群相比较,大肠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近一半。保持健康的体重(BMI18.5-25kg/m2)对于预防肠癌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经常锻炼的人患肠道息肉的概率降低16%,发生可能癌变息肉的危险降低30%,而习惯于久坐生活方式的人则更可能发生恶性息肉。每天运动30分钟患肠癌风险可降低30%!肠镜是最有效的筛查!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有的可能只是腹部不适或者腹胀,这也是很多人并不在意的原因。部分患者因为出现便血症状而误以为是痔疮,结果耽误了治疗,大家应重视肠癌的筛查。6.有慢性阑尾炎、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胆囊炎 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