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作用最低,5年生存率却高达94%!质子治疗前列腺癌的三大优势汇总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2014年日本的一项研究指出,与此前相比,采用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人数增长了近10%[1]。但是,传统的放射治疗可能会损伤周围健康器官或组织,如膀胱、直肠、结肠等,造成严重的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毒性风险。 而质子治疗这种新兴的放疗手段可以在人体内产生“布拉格峰效应”,简单说就是进入人体时能量小,达到肿瘤处能量突然暴增,对正常组织损伤非常小。因此,与传统的光子放疗相比,质子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更加显著,且副作用更低。 质子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显著 2021年6月发表在《Clinical Genitourinary Cancer(临床泌尿生殖系统癌症)》中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质子治疗、传统光子放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治疗局部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为T1-3、N0、M0)的总体生存率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放疗方式相比,质子治疗的生存率数据更好,预后效果更显著。 具体数据为,质子治疗后的10年的生存率为85.6%,传统光子放疗仅为60.1%,近距离放射治疗为74%。 ▲三种放疗方法的生存率数据对比(左为所有人群)图源:参考来源[2] 质子治疗前列腺癌副作用更低 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质子治疗有利于降低前列腺癌因放疗产生的毒副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质子治疗后产生的2级以上胃肠道毒副作用的风险为0、5%、6%、4%,治疗两年后累及发生胃肠道毒副作用的风险为10%[3]。 ▲图源:参考来源[3] 另外,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低~中度风险前列腺癌经质子治疗后,出现直肠副作用的概率仅为2.0%;膀胱副作用的概率仅为4.1%[4]。 注:局限性前列腺癌按照危险度(风险)的高低,分为低、中、高风险群。 ▲IMRT与质子治疗前列腺癌治疗的比较,质子治疗计划减少了膀胱、直肠和阴茎球的辐射剂量,图源:参考来源[5] 质子治疗降低继发肿瘤的风险 放射治疗最严重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会使患者发生继发肿瘤,此前的研究已经证实,接受放射治疗后的前列腺癌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增加,其中最明显的是直肠癌和膀胱癌。而质子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从而降低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 注:继发肿瘤是指在排除转移癌的前提下患者体内出现的第二种癌症,可能会在放疗很多年后发生。 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IMRT相比,质子治疗可将继发性恶性肿瘤的风险降低26%至39%[6]。 ▲IMRT与质子治疗前列腺癌治疗的比较,图源:参考来源[6] 质子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领域显现出突出的效果,根据亚洲最早引入医疗专用质子治疗系统的医院——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医院的临床数据,质子治疗低~中度风险前列腺癌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94%。 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医院是亚洲最早引进医疗专用质子治疗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二家开始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丰富的临床经验居世界前列。该院自2015年10月开始,在前列腺癌中,开始使用能对应复杂形状的肿瘤的「质子线笔束扫描照射法」,降低对患者直肠的损伤。 另外,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医院还在世界范围内首个研发了对患者的质子线照射区进行即时可视化的系统beam ON-LINE PET system mounted on a rotating gantry port(BOLPs-RGp),并成功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上的医院,该系统可以实时确认质子线是否准确地照射在肿瘤组织上,从而精准杀伤肿瘤,减少质子治疗对周围组织的伤害。 ▲质子治疗机,图源: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医院 厚朴方舟每年帮助大量需要进行质子治疗的患者前往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东医院接受治疗。 参考来源: [1]Onozawa M, Hinotsu S, Tsukamoto T, Oya M, Ogawa O, Kitamura T, Suzuki K, Naito S, Namiki M, Nishimura K, Hirao Y, Akaza H. Recent trends in the initial therapy for newly diagnosed prostate cancer in Japan. Jpn J Clin Oncol. 2014 Oct;44(10):969-81. doi: 10.1093/jjco/hyu104. Epub 2014 Aug 6. PMID: 25098707. [2]Liu Y, Patel SA, Jani AB, Gillespie TW, Patel PR, Godette KD, Hershatter BW, Shelton JW, McDonald MW. Overall Survival After Treatment of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 With Proton Beam Therapy, External-Beam Photon Therapy, or Brachytherapy. Clin Genitourin Cancer. 2021 Jun;19(3):255-266.e7. doi: 10.1016/j.clgc.2020.08.009. Epub 2020 Aug 28. PMID: 32972877; PMCID: PMC7914293. [3]Mendenhall NP, Li Z, Hoppe BS, Marcus RB Jr, Mendenhall WM, Nichols RC, Morris CG, Williams CR, Costa J, Henderson R. Early outcomes from three prospective trials of image-guided proton 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2 Jan 1;82(1):213-21. doi: 10.1016/j.ijrobp.2010.09.024. Epub 2010 Nov 17. PMID: 21093164. [4] 陽子線治療について | 国立がん研究センター 東病院 https://www.ncc.go.jp/jp/ncce/clinic/radiation_oncology/consultation/pbt/index.html [5] Bryant C M, Henderson R H, Nichols R C, et 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roton 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rticle Therapy, 2021. [6]Fontenot JD, Lee AK, Newhauser WD. Risk of secondary malignant neoplasms from proton therapy and intensity-modulated x-ray therapy for early-stage prostate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9 Jun 1;74(2):616-22. doi: 10.1016/j.ijrobp.2009.01.001. PMID: 19427561; PMCID: PMC4120808.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厚朴方舟,内容仅作交流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或专业医疗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