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防治宣传周 | 新辅助放化疗+手术为直肠癌患者带来诊疗优选直肠癌发病率“异军突起” 根据无锡市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2021年无锡市户籍居民癌症监测信息》显示: 无锡地区去年癌症新发2.02万人,平均每天55人; 癌症死亡1.21万人,平均每天33人; 男性发病前三位的癌种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 女性发病前三位的癌种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回顾无锡市近10年的癌症监测数据,食管癌、肝癌和胃癌发病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而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率均呈不断上升趋势。 日常预判 我们知道结直肠癌发生是遗传、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直肠癌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发现的时候,就是局部进展期。 出现以下症状要引起重视关注 经常察看粪便是否带血; 观察大便形状和习惯有无改变; 是否有腹部隐痛不适。 诊断与治疗 肿瘤筛查 无症状健康人群,建议50岁行结肠镜检查,如果有高危因素,建议40岁开始参加筛查。有些患者畏惧普通肠镜,可以选择无痛肠镜。 治疗 早期直肠癌,一般选择手术治疗。局部晚期(T3-4/N+)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模式,全新辅助治疗(TNT)可以进一步增加肿瘤退缩、保留器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在患者的理念中放化疗接受度不高。我们医院通过直肠癌MDT(多学科)团队讨论,结合患者的治疗意愿,让指南推荐的方案更多地贯彻到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中,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取得更好疗效 多年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联合腹部放疗科坚持开展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将不可手术患者转化为可手术,提高疗效,保肛困难的患者成功保留器官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希望。近期两例患者经过术前放化疗,术后病理均证实肿瘤完全退缩。 病例一 70岁刘老先生,初诊为临床III期直肠癌(低位),非常希望能在治疗中保留肛门。通过医院肿瘤MDT讨论,采用化疗+同步放化疗+间隔期化疗,放疗后11周由胃肠外科费伯健主任团队开展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肿瘤退缩分级(TRG):0级,疗效优,且满足了患者的心愿。
病例二 58岁的徐先生,初诊临床III期直肠癌患者,患者局部肿瘤较大,单纯手术有难度,且患者有肺动脉高压,服用抗凝药物。通过医院肿瘤MDT讨论,同样采用新辅助放化疗+手术的治疗方法,术后病理同样显示肿瘤退缩,病理完全缓解。 个体精准化诊疗未来趋势 从这两名患者治疗中不难看出,个性化精准治疗带给患者更为突出的疗效。以往,对于很多肿瘤患者及家属来讲,一旦确诊肿瘤,最多的想法或者第一时间的想法就是手术治疗,术后接受其他辅助治疗,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医疗模式也开始转向于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设备的精准,放疗副反应也明显地降低。我们希望患者可以看到更多治疗模式的存在,在多学科讨论团队的支持及治疗指南的引导下,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近来,我院腹部放疗科和上海肿瘤医院放疗科合作,积极开展短程放疗联合CAPOX和PD-1单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希望给患者带来更优的病理缓解率。 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谈癌色变。其实,癌症并不是洪水猛兽,很多时候它和高血压病、糖尿病一样,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慢性疾病。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过度饮食、肥胖等因素,都会诱发肿瘤疾病,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2)》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健康的体重、积极锻炼和健康饮食、规律的作息等,预计超过40%的癌症可以预防。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来达到及早预防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