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胃癌曾经是我国发病率最高、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如今虽然这两个“最高”已经让位给肺癌,但胃癌的发病率仍居肺癌与结肠、直肠癌之后的第三位,死亡率也居肺癌与肝癌之后占第三位。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2020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108.9万,死亡病例数76.8万,其中中国胃癌新发病例47.8万(占43.9%),胃癌死亡病例37.3万(占48.5%),我国仍是全世界胃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全世界最多,所以与人口数目相关的“最多”并不足为奇。但是,中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1/5,胃癌的发病数却占了世界的四成以上、死亡数几占全球之半,这就有大问题了。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癌症是一种“基因病”,由相关癌基因“突变”而引发,而基因的突变是因身体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人们的生活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对基因来说便是它的环境。不良的生活行为可以引发基因突变,而良好生活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具有胃癌高遗传风险者的胃癌发病风险。这也提醒了我们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胃癌的重要性。 基因突变的遗传风险与胃癌的发病的关系 最近我国学者沈洪兵院士等在国际著名的<<柳叶刀.肿瘤学>>上发表了一个包括一万多名胃癌患者的队列对比研究,并与一个包括了十多万人、已经观察了十多年的前瞻性研究相对照,证明基因突变的遗传风险与胃癌的发病明确相关。与胃癌遗传风险最低的20%的人相比,具有中度遗传风险的人群,胃癌发病风险增加54%。而胃癌遗传风险最高的20%的人,胃癌发病风险增加108%,即胃癌遗传风险越高的人,胃癌发病风险也越高。 遗传风险是先天的、既定的 但是,人们的生活行为却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它,沈院士等的研究中将不吸烟、不喝酒、少吃腌制食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作为研究与胃癌关系的良好生活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相比,生活方式一般的人胃癌发病风险增加34%, 而生活方式不良的人胃癌发病风险增加103%。即随着生活方式不良程度的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也随之增加。而且研究还发现,即使是具有胃癌高遗传风险,如果能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即不抽烟、不喝酒、少吃腌制食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胃癌发病风险会降低47%。 此项研究发现的意义是重大的,它表明: 基因的突变虽然是癌症发生的动因,但人的生活行为可能影响它的突变、它的表达,而最终影响到癌症发生的风险。所以从防癌的角度来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是防癌的基础。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环境卫生不良地区较为普遍,我国民众以往的感染率估计在60%以上,如今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估计仍在50%左右,而且有一定的家庭聚集倾向,被认为是我国民众采取共餐形式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查、可治。查,甚至简单到只需“哈一口气”(碳14或碳13哈气试验)便可确定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用三、四种口服药物的联合治疗,只需两周左右便可治愈。幽门螺杆菌感染更可预防: 关注环境卫生、饮食卫生,饮食实行分餐制、至少是使用公筷,都可有效地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其实,关注环境卫生、饮食卫生,饮食实行分餐制也是人们应有的健康生活方式。所以说: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防癌,这话是不错的。 胃癌至今仍是严重危害我国民众身体健康的癌症,胃癌是可以预防的,甚至在有着较高的遗传背景的人员中,也可以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当然应该包括饮食的分餐制,以及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减少胃癌发病风险的。 本文摘自公众号: 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 作者:杨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