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和静脉镇痛对结直肠癌术后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差异: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
目前的指南推荐胸段硬膜外镇痛(TEA)用于结直肠开放手术后的疼痛管理。胸段(T7-T10)硬膜外镇痛(TEA)一直是结直肠开放手术的金标准。
相关meta分析表明,在控制术后疼痛方面,硬膜外镇痛优于全身阿片类镇痛。可以显著降低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深静脉血栓形成、呼吸抑制、肺不张、肺炎、肠梗阻和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并改善肠功能恢复。
RIOT(因肿瘤治疗返回就医):是2014年作为一项观察性研究中的新指标被提出来,患者在手术后越早开始辅助治疗,对他们的总体生存就越好。RIOT已成为衡量癌症术后恢复的一个潜在参数。目前的概念是从手术后到开始预期的肿瘤新辅助治疗之间的持续时间。
总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OS是从病人确认患有疾病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该指标常常被认为是肿瘤临床试验中最佳的疗效终点。
无病生存率(期)(DFS, Disease-free survival):指肿瘤经过治疗后,无复发转移(无病)生存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一般选择五年为节点,因为多数恶性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发生在治疗后的五年内,五年后转移复发的风险会相对降低。
DFS通常作为肿瘤根治术后的主要疗效指标。该指标优点是比OS观察所需时间短且样本量少,既反映肿瘤的生长,也不会使现有治疗受到潜在的其他治疗的混淆。
随机化:疑似结直肠癌的患者按1:1被随机分配到TEA或PCA组,并根据研究中心、癌症类型(结肠/直肠)和手术类型(开放/微创)进行分层,以确保各组之间的同质性。
盲法:因为医疗、伦理方面的原因,镇痛方法对病人、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均不设盲。
纳入标准:
1.年龄30-80岁;
2.ASA分级为Ⅰ-Ⅲ级;
3.计划行择期开放或微创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
排除标准:
1.已知的肿瘤转移或恶性复发;
2.急诊手术;
3.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或皮质类固醇药物;
4.已知的免疫性疾病;
5.存在硬膜外镇痛或静脉应用吗啡镇痛的禁忌症
主要结局指标:
5年无病生存率
次要结局指标:
用NRS测量的术后疼痛强度
抢救性镇痛情况
恢复情况
术后30天内的并发症
住院时间(LOS)
因肿瘤治疗返回就医的时间(RIOT)
这项研究在2017年年中过早结束,因为在研究期间招募困难,特别是在过去的两年里,微创手术占主导地位,医生们越来越不愿意在这些患者中使用TEA。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均衡。
l在这项研究中,结果显示与使用吗啡进行PCA相比,TEA对5年无病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
在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中,TEA组患者在术后24h内的活动疼痛强度较低,但此后没有显著差异。
其他记录参数均无组间差异。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编辑:牟雪
校对:Michel.米萱
米勒之声编辑部
米勒之声,用心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