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打死也不做胃镜”的女子,半年后查出胃癌!医生:发现早癌只有它!哪些人要做?多久做一次?报告怎么看?在我国高发肿瘤中,胃癌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排第三。总的来看,胃癌的发病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40-60岁年龄段常见,而男性患者大约是女性的两倍。 如今,全国普遍胃癌发病率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二三十岁的患者屡见不鲜。 最好的预防胃癌的方法是及时行胃镜检查,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早期胃肠癌经过规范治疗,90%病人可得到治愈。 先看一个例子40岁的刘女士半年前感有恶心、嗳气、上腹不适,到医院就诊医生建议行胃镜检查。 但出于对胃镜检查的恐惧,刘女士拒绝了,要求先开些胃药治疗。 但过了几个月上述症状再发,且伴有黑便、反复呕吐。 最后刘女士无奈接受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在胃窦部位有一巨大溃疡样病变,病理活检证实为低分化腺癌。 好在还不算太晚,但已经不能微创治疗,需要行胃切除术,今后的生活质量肯定大打折扣。 临床上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病人,一提到胃镜许多人都会觉得害怕,就下意识地拒绝,这位刘女士甚至说:宁肯病死也不愿意做胃镜。 结果活生生把一个早期癌拖成进展期,甚至晚期。 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胃镜真的那么痛苦吗? 发现消化道早癌最重要的手段是内镜通过一个长度约1~1.5米,直径约一公分的软管,前端集成了高清摄像头以及灯泡。这样就可以将内镜伸入到消化道管壁中观察管壁的表面结构和血管等有无异常,以对食道→胃→十二指肠进行直观的观察,从而早期发现病变。 胃镜 但胃镜检查过程中镜身对喉咙部的刺激让人难以忍受,非常痛苦。 事实上,以前的内镜管径粗、质地硬,医生操作不灵活,做一个胃镜检查确实需要医生和患者双方莫大的勇气,“胃镜痛苦难忍”的传言也来自于此。 然而,随着胃镜设备的改进和内镜医师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新型电子胃镜已经改进很多,其镜身细、柔软,顺应性好,再加上医生操作手法得当,几分钟就能完成检查,患者仅仅感觉有些恶心,并不会有太大的痛苦。 且近年来,无痛胃镜的开展,可以使就诊者在毫无痛苦的“睡眠”中完成检查。 另外,还有胶囊内镜,只需要服下一粒胶囊,即可完成检查。 胶囊内镜只需要服下这颗胶囊 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好方法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全世界有近一半的新发胃癌在中国, 相比韩国和日本我们的早期胃癌的比率非常低,大85-90%的病人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很多人发现后活不到5年; 而韩国日本也属于胃癌高发国,但是他们的早期发现率达到60-80%,治愈率也大大提高,这主要因为韩国日本胃镜检查的普及。 胃癌的早期表现非常隐秘,最先可能仅有胃粘膜的颜色发生了一点变化,目前的CT、彩超等技术无法捕捉到如此细小的变化,而胃镜结合肉眼观察与病理学分析可以对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做出准确判断。 早期胃癌:如此微小的病灶只有胃镜能够发现 其他筛查肿瘤的常规手段包括血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比如说癌胚抗原/CA19-9/CA125/CA724等。 但是这些指标的升高多提示已经出现了中期或者晚期癌,早期癌阶段,这些指标可以不升高。 腹部增强CT,发现中晚期癌的敏感性较高,也可以检测淋巴结转移以及重要脏器转移的情况。但对于早期消化道黏膜内癌通常不太敏感,容易漏诊病变。 而彩超的检查对于实质脏器比较有利,对于空腔脏器如消化管的检查通常敏感性就更差了。 因此,发现消化管壁癌最敏感的检查还是内镜。 可以说,胃镜是检查胃、食管、十二指肠病变,发现早癌的唯一利器,无法替代! 胃镜倒镜观察胃底,纤毫毕现 胃镜还能镜下治疗从食管、胃到十二指肠,胃镜可能帮助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食管静脉曲张、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疾病做出诊断。 此外,胃镜也可以进行内镜下治疗: 包括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切除、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治疗、胰胆疾病的治疗、支架放置、胃镜下胃空肠营养管的置入、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和空肠造瘘术等。 胃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胃癌非常有意义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阶段、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以我们国家最常见的肠型型胃癌的发展路径为例。 一个年轻的健康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之后可以出现慢性胃炎。 当这个慢性胃炎持续存在的时候,幽门螺杆菌持续损伤胃黏膜进一步可以出现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最终可以导致胃癌。 但是整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需要十年甚至好几十年。 肠型型胃癌的发展路径 如果我们可以在它癌变前的任何阶段发现它,比如萎缩阶段或者肠化阶段甚至异型增生阶段,就可以积极地干预、定期地监控,可以避免其进展为中晚期胃癌。 退一步讲,即使出现了早期胃癌,我也可以通过内镜下ESD等方法完整地切除病灶,达到几乎100%治愈而又不影响患者的寿命,患者的生存质量几乎不受影响,费用也只是外科手术的1/10左右,而且后续也不需要化疗和放疗,只需要定期复查胃镜就可以了。 哪些人需要做胃镜?对于胃癌的筛查,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胃癌高发地区,如日本、韩国等胃癌筛查提前至40岁。 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我国确定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条者:
满足上述条件的人,需要重视胃癌筛查,积极预防。 《共识》除推荐直接进行胃镜筛查外,也列出了一个《胃癌筛查评分表》,方便人们先计算自己的得分,再对照选择不同的胃镜检查策略。 评分主要通过年龄、性别和抽血检测三项胃部指标来评估: ps.三项指标分别是:HP(幽门螺杆菌)、PGR(血清胃蛋白酶原)和G-17(胃泌素-17) 5项指标的得分相加即为个人胃癌筛查评分,根据评分可将人群分为3类:
值得注意的是,胃癌也可能发生在小于40岁或低风险人群,因此—— 以下人群建议近期进行胃镜检查! 如果出现一系列报警症状,那就必须立即做包括胃镜在内的相关检查: 这些症状包括:消瘦、贫血、纳差、黑便、持续性上腹部不适、呕吐、胀满、疼痛吃药无效等等。 胃镜报告怎么看? 胃镜报告的图片和大段的描述文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部分。 胃镜报告单实拍 供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 1、先看有没有HP感染 如有HP感染,需到消化科门诊就诊,根除HP,并让共用餐具的家人一起行HP感染检测和治疗。 2、再看看有没有活检 无活检,说明您的胃很正常,内镜医生看了都说好; 活检,是内镜医生对可疑的异常部位做的进一步检查; 因此,如无活检则只要看『镜下诊断』;有活检则还要结合『病理诊断』。需要注意的是病理诊断一般需要3-5个工作日出报告,请记得及时关注。 3、镜下/病理诊断怎么看 常见的诊断可以概括为4大类: 大家一定要对胃镜检查重视起来,做到对胃部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普通胃镜检查的过程:来 源 /@胃肠病科普 下面说的是普通胃镜的检查过程,无痛胃镜大体相似,只不过在检查前开始使用麻药,检查结束即可苏醒。 第一步:到消化内镜科或者消化内科预约 护士会帮您登记基本信息,测量血压做术前检查等。然后等待检查日期。 第二步:到注射室“打针” 打了约定日期,来到候诊大厅等候。护士会呼喊名字,到达检查治疗区,准备打针,打的是留置针,此时注射液并未推进。 注射液是镇定剂咪唑安定。 在检查开始前再注射,可让身体反应变迟钝,以更加配合检查,并缓解紧张情绪。 第三步:喝一瓶胶装液体 先含30秒,再缓缓咽下,咽喉随即感觉麻麻的。 这是含有去泡剂的局麻药。 它能大大减轻内镜通过时的不适感,同时也能去除胃内气泡,提升检查视野的清晰度。 第四步:进入检查室 面朝医生侧卧屈膝,含好口垫(下图),这时候护士就会给你推进注射液。 侧卧屈膝时,人体最舒适,侧卧时注意头部微微向下,便于口水流出避免呛咳。 口垫是用来保持嘴巴张开的,可避免检查者咬到胃镜。 第五步:开始检查 约小指粗的电子胃镜,穿过口垫从口腔进入,经过咽喉时可能有作恶心反应。 只要一进入胃腔,憋气感就会消失或减轻,不同的人反应差异较大,多数是轻微的恶心作呕,部分人可无反应,但较敏感者可能出现较为强烈的呕吐。 感谢关注胃肠病:科学 严谨 专业 通俗 来源: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涂儒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付稿酬。 编辑:老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