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肠道疾病,近年来成了城市人的“通病”炎炎夏日,总想用美食来消暑解腻,肠道健康又一次成了人们所关心的话题。在消化中心门诊,来约结肠镜检查的人也多了起来。 结直肠癌是中国五大癌症之一,通常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黑豹》男演员查德威克·博斯曼便是因它去世,引发无数叹息…… 数据显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但如果能够早点筛查,病情会有转机吗? 如果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多少? 大约90%。 这相差悬殊的生存率差异,关键就在于“早发现”。 如何筛查结肠癌? 总的来说,结肠癌的筛查主要基于粪便、影像学及内镜检查三大类检查。 结直肠癌虽然可怕,但却是为数不多的容易预防的癌症。容易预防的根本原因是:发病机理明确,发展套路简单。 大家对结肠息肉的演变比较熟悉了。但其实,结肠癌的发生,还有一条独立的通路,那就是:溃疡性结肠炎。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特点。 1. “趋炎附势” 从图中不难看出,在越发达的城市,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率越高。 虽然20世纪,溃疡性结肠炎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很低,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它的患病率也在逐步升高。 2. “深藏不漏” 溃疡性结肠炎,可比我们想象要严重得多。 虽说带有“溃疡”二字,但它与口腔溃疡、胃溃疡等不同,是一种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归属于“炎症性肠病”。 其病因至今依然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肠道菌群、饮⻝习惯等有关。 图片来源:bigstock 该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至今还无法治愈,被WHO列为世界性难治疾病。 3. “老少通吃” 在我国,这种病近年来也成为了都市人的“通病”。 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患者年龄大多集中在20-49岁。但是,溃疡性结肠炎也对一些特定人群“青睐有加”。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患者⻓期不良的精神以及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中⻘年人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高发人群之一。 这些患者年龄大多集中在20到45岁左右,他们面临工作以及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经常性地处于焦虑、忧郁、抑郁等不良的情绪中。 如果没有及时缓解,这些不良的情绪会给肠道健康造成影响,诱发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
有慢性结肠病病史的患者,肠道以及消化道功能也比较脆弱。在受到一些致病菌影响时,也容易发生局部炎症反应,诱发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曾患过慢性结肠病病史的人士,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几率要高于其他正常人群。 体质过于虚弱的人也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高发人群。 因为体质过差,自身的免疫功能会下降, 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免疫力不佳,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如果在生活中经常性的饮食不规律,例如,过多地吃一些高胆固醇、高糖类的食物,不仅不易消化,还容易加重消化道负担,致使消化系统出现紊乱。 当消化系统紊乱时,肠道菌群很容易失调,溃疡性结肠炎也会趁机发病。 4. “老奸巨猾”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缺乏相应诊断标准。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早期也没有明显的不适,不少患者确诊时,往往病情已经比较严重。 5. “诡变多端” 长期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会发生癌变。 虽然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后 8-10年,患者发生结肠或直肠癌的风险较低,但诊断10年之后,该风险每年稳步增加0.5%-1%。 据估计,约1/6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死于肠癌。 如何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可谓再狡猾的凶手,作案也会留下证据。下面就来说说针对长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破案”过程。 1. 粪便检查 在疾病活动期间,患者会出现粘液性的粪便,尤其是脓血便。 此外,镜下检查会发现大量的红细胞以及脓细胞,疾病的病情变化和粪便检查细菌的数量有直接的关系。 2. 血液检查 怀疑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需要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电解质、白蛋白,以及炎症标志物ESR和C反应蛋白检查,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3. 内镜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有非常特征性的内镜表现。通常可以表现为肠道粘膜的增脆、易出血、糜烂、溃疡、血管网消失、假息肉形成等。 因此,内镜检查结合内镜下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 当然,有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检查是非特异性的,消化科医生还要结合临床表现、血便化验、肠镜、病理等综合情况,详细地进行分析。 如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具体使用何种药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诊断类型、疾病严重程度、自身耐受性和依从性来进行分析和选择。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内镜技术的日益提高,积极地进行肠道癌前病变的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