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镜发现息肉怎么办?消化科医生教你:轻松“绕开”结肠癌肠息肉究竟是什么东西? 如何长出来的呢? 有什么症状表现? 一定会癌变吗?怎么治疗和预防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秘~~ 肠息肉是什么东东? 顾名思义,息,就是滋长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肠道粘膜上长了一些多余的小肉肉,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 其中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等。 外观也形态各异,有的大,有的小; 有的扁扁的,有的高高凸起; 有的像米粒,有的像草莓; 有的表面光滑水润,有的粗糙不平……总之吧,不管长成什么样,只要是突出肠黏膜之上的肉肉,就是息肉。 没有确定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你可能会听到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 肠息肉是怎么长出来的? 总体来说,与排便、饮食、基因、遗传等因素都有关系。 1、机械损伤和大便刺激 大便中粗渣和异物、粪便太硬,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所以经常便秘的人长息肉的几率就大一些。 2、 饮食 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所以多吃蔬菜、全谷物大有好处; 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大量长期饮酒; 3、 炎性刺激 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晚期血吸虫性肠炎等,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 4、 基因突变和遗传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家族性息肉病,有明显的家族史。 简单的说,只要父母有一方携带突变基因,则其子女中就有一半会发生家族性息肉病。 5、年龄 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在5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大于30%。 哪些人是肠息肉高发人群? 1、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2、长期摄入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 3、年龄>50岁。目前由于年轻化趋势严峻,很多医生建议从40岁开始肠镜检查! 4、长期久坐、缺乏锻炼者 5、肥胖 建议上述人群每年做一次肠镜、大便隐血等检查,及时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 长了肠息肉会有什么症状? 一般来说,巨大多数肠息肉都个头很小,不会引起症状;当长得足够大、或者出现癌变时候,才会有明显的症状。 可以这样说,超过90%的息肉没有任何症状! 所以说,它就是一个冷血的潜伏者,静悄悄地生长,等十年八年,积聚够了邪恶的力量,就会一朝发难,出现一些列症状,那时候往往意味着不好收拾了。 一般的良性息肉长大之后,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多为鲜红色血液,血量不多,混有粘液。 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合,常附着在粪便表面。另外,腹泻、便秘、腹痛、贫血、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垂等也是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腹痛一般出现在中腹部或者肚脐周围。大部分呈现为间歇性疼痛,在进食后慢慢缓解。 由于腹痛早期一般不会被重视,会加大之后的治疗难度。所以,出现长期腹痛的现象,应引起重视,建议到医院进行肠镜检查。 肠息肉会不会癌变?癌变需要多久时间?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只有肿瘤性息肉才有恶变可能,但这个过程也比较漫长,需要5-10年。 息肉的病理学类型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 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成为非肿瘤性; 腺瘤性息肉择优一定的癌变几率,一般称作腺瘤,或肿瘤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 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非肿瘤性息肉,只要体积够大,也有恶变倾向。 肠息肉演化为肠癌的过程需要5-15年 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密切,大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 所以,临床上一经发现,一般都需要切除以绝后患。 而家族性结肠息肉特别危险,癌变率接近100%。 从正常粘膜到肠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它、消灭它 如图所示,结肠息肉30年左右演变为癌前病变,5-10年演变为癌症,3-5年后浸润、转移。 是否癌变,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数量 单发的腺瘤癌变率为20-30%,多发的癌变率就高达30-80%了。 2、年龄 60岁以下的癌变率为10-20%; 60-69岁癌变率为15-25%; 70岁以上的癌变率为>30%; 80岁以上为>50%。 3、腺瘤大小 ≤1cm的腺瘤癌变率为1-2%; 1-2cm癌变率为10-20%; ≥2cm癌变率为30-60%。 5、病理类型 管状腺瘤最多见,癌变率最低; 绒毛腺瘤发生率低,但癌变率最高。 肠息肉能预防吗? 医学专家们常把结直肠癌的发生归结于一句话:三高两少 三高,即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两少,即运动少、膳食纤维少。 因此,在预防肠息肉方面,我们首先要从管住嘴、迈开腿着手; 此外,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减肥,有家族史的及早进行筛查等,就能有效预防。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肠息肉会癌变,但是阻断其进程却非常简单,那就是做肠镜。 发现息肉就干掉它,使它根本没机会变坏! 我国的指南建议是50岁无症状做第一次肠镜,事实上,一线医生更建议40岁就要开始检查,起码一次肠镜可以保你5-10年无虞。 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提前! 总结一下: 发现肠息肉不需要恐慌,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息肉无论什么性质,都还是良性状态,算不上癌,发现了就切掉并定期复查,基本上就不会得肠癌了。 再说,大肠息肉切除很简单,绝大多数只需要内镜下切除就可以了,和做个肠镜差不多,一般不需要开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可不是一切就完事儿了,切除后再检出率高达86%,术后一定要遵医嘱复查! 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复查一次。 病理提示 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息肉 容易复发和癌变,要更加密切的复查! 总之,为了预防结肠癌的发生,目前提倡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 及时肠镜检查,就能阻断结肠息肉转化为结肠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