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才30岁,也没家族史,为啥就得了肠癌?——肠癌年轻化,真需要重视了!年仅30岁的小胡(化名) 正躺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结直肠肿瘤外科的病床上 深深反思自己患直肠癌的原因 东北人小胡在杭州教书,年仅30岁就查出直肠癌,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晴天霹雳。 一开始真的接受不了,当时也不了解这个病,非常崩溃,感觉自己这么年轻,怎么会生这么重的毛病,大脑里全是问号。 直肠癌的“信号”是从排便开始。 2016年下半年,小胡排便时大便变细、变粘,上完厕所有时冲也冲不掉,到后来还有了黑便。 小胡本来还想扛一扛,但随后而来的频繁上厕所等一系列症状,完全打乱了他的正常生活。 随后,小胡到附近医院就诊,医生指检发现他的直肠有个肿块,之后的肠镜确诊为直肠癌,他在2017年2月19日接受了手术,术后恢复不错。 然而前几天,小胡在家里洗澡,摸到腹股沟的位置有个肿块,很警惕,到医院来检查,发现是直肠癌的腹股沟转移。 让小胡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遗传方面自己没有家族史,爷爷奶奶也都活到八九十岁,为什么自己会患上患直肠癌? 想来想去 小胡认为 主要问题还是在 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上 据小胡回忆,自己2014年大学毕业之后,就养成了吃夜宵的习惯,一周7天吃6次夜宵,吃到凌晨十一二点才睡觉。 小胡吃夜宵时,尤其爱吃烧烤和啤酒,一个人最多能喝到二十多瓶,少的时候也八九瓶。 这样的习惯小胡维持了2年左右,自重也增加到了178斤。 现在很多年轻人生活饮食习惯不规律,对大肠癌的警惕性又不够,等到发现的时候不少都是中晚期了。 直肠癌有年轻化的趋势,大肠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省会级城市大肠癌的初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三位。 据上海的一项研究,在上海,有可能会超过肺癌,成为第一杀手。 最近,据美国结直肠癌联盟的一项调查显示: ●82%的年轻癌症幸存者最初被误诊; ●73%的患者在晚期被确诊; ●50%的患者症状被忽视了; ●62%的患者没有家族史; ●67%的患者在确诊前至少看过2名医生。 为寻找早发和晚发结直肠癌之间的差异,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曾对36000多名结直肠癌患者的信息进行分析,他们发现: ●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某些基因突变和某些亚型的结直肠癌。 ●在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非常年轻的患者(18-29岁)在其癌症的临床和遗传特征上与年龄较大的患者(30-49岁)有所不同。 ●具有易感条件(如炎症性肠病)的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与无易感条件的患者相比,具有不同的临床和遗传特征。 肠道 是人体最劳累的器官,可谓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80%的消化和吸收在肠道内完成,90%的毒素靠肠道排出, 夜以继日的干着最脏最累的活。 那么严重的病 我们如何能做到早发现呢? 1.大肠癌发病存在遗传背景 有家族史的患者要增强筛查意识 大肠癌的筛查方式包括大便隐血试验、乙结肠镜、纤维结肠镜、CT-MRI模拟肠镜、粪便DNA检测等。 2.警惕肠道息肉 约90%以上的大肠癌是息肉演变而来的,大肠癌从正常的黏膜发生、发展到一个转移性癌到最终导致病人死亡,整个过程长达10-15年。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 就该进行结肠癌筛查了 医生建议大多数人在45岁时开始接受结肠癌筛查,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镜。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建议尽早开始筛查。 如果您有以下情况,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肠镜检查: 大便带血; 排便习惯改变; 不明原因的贫血,疲倦和虚弱感明显; 无法解释的长期腹部或直肠疼痛; 不同类型的结肠检查,结果不同; 结肠癌或息肉的病史; 关于直肠癌 还要注意这3点! 便血≠痔疮! 痔疮的发病率很高,而便血又是痔疮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所以很多人认为便血都是痔疮引起的。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很多其它的疾病也可引起便血,如结肠癌、直肠癌、肛裂、直肠血管瘤等。 痔疮不会引起直肠癌,但是痔疮可以同时伴发直肠癌。 痔疮是一种良性疾病,是不会演变成直肠癌的,但是得了痔疮的患者同时也可以得直肠癌。应当高度引起重视。 痔疮患者便血久治不愈应高度怀疑直肠癌 痔疮和直肠癌的主要症状都是便血,有一些患者因为有痔疮病史,所以,只要一有便血就认为是痔疮出血。 直肠癌引起的便血使用痔疮栓治疗后便血也会有所好转,但是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便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行直肠指诊和结肠镜检查,以便排除结直肠癌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