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诊治及技术提升 新加坡5年间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月28日讯 结肠直肠癌在2007年至2011年间是新加坡男性最常患、女性第二常患的癌症。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无论男女,结肠直肠癌死亡率已出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及早检查、尽早治疗以及治疗方法更先进所致。 新加坡全国疾病登记处前天在网站上发表的《2007年至2011年本地结肠直肠癌趋势报告》显示,在这五年间,俗称大肠癌的结肠直肠癌是本地男性最常患的癌症,占总癌症比率的17.6%,其次是占15.5%的肺癌,以及11.8%的前列腺癌。 女性最常患的是乳癌,占总癌症比率29.3%,其次才是结肠直肠癌,占13.9%,而排列第三的是肺癌,即7.7%。 2007年至2011年间,共有8459起结肠直肠癌新病例,即每年每10万人口中,就有约40名男性与28名女性患上结肠直肠癌。这个数据与2002年至2006年间的每年每10万人口中,就有约41名男性与约29名女性患结肠直肠癌来得略低。 尽管结肠直肠癌是本地男女较常患上的癌症,但结肠直肠癌却不是本地男女的头号癌症杀手。 报告中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间,本地男性头号癌症杀手,是癌症普遍性排列第二的肺癌,有13.7%病患因此不幸死亡,其次才是结肠直肠癌,占7.3%。 女性癌症患者的头号杀手则是乳癌,即6.9%,其次是肺癌,即6.4%,然后才到排名第三的结肠直肠癌,即5.8%。 其实,从1992年至1996年这一五年阶段起,到2007年至2011年另一五年阶段,结肠直肠癌所导致的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但男性患者的死亡率仍比女性患者来得高。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1992年至1996年间,每年每10万人口中,就有约19名男性结肠直肠癌患者死亡,而2002年至2006年间降至约18人,2007年至2011年间则进一步降至17人左右。 而女性患者也从1992年至1996年间的约14人,降至2002年至2006年间的约13人,继而在2007年至2011年间降至11人左右。 医疗技术提升 助公众及早发现患癌事实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外科高级顾问医生许志祥受访时说:“结肠直肠癌患者死亡率有所下降,相信与过去几十年医疗技术的发展与提升有密切关联。” “此外,更多人愿意前去接受健康检查、粪便潜血检查、内窥镜检验等,也有助及早发现哪些公众有患上癌症的迹象,哪些已患上初期结肠直肠癌等,让我们能尽早为他们治疗。” 许志祥进一步解释,结肠直肠癌患者越早接受手术与治疗,未来五年的存活率也会越高。例如第一期结肠直肠癌患者的存活率可高达90%至95%、第二期为70%至80%、第三期下降至60%至70%,末期患者的存活率剩20%至30%。 李爱丽丝(64岁)就是其中一名及早发现自己患上结肠直肠癌并立即接受诊治的病患。 她受访时告诉记者:“我在2009年年中某一天,突然有泻肚子的感觉。结果冲进厕所,发现泄出来的竟是一滩血。我真的吓坏了,隔天立刻前往医院接受检查。” 诊断结果显示,李爱丽丝患上乙状结肠癌,所幸病情属第二期结肠直肠癌,动手术去除患癌部分后,李爱丽丝的病情在过去三年多都没再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