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肠炎”到肠癌,有件事你一定不要做今天的内容来自一位肠癌的用户。她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均衡,家里的老人都很长寿,没有癌症家族史,之前从来没有过不舒服的症状,只是偶尔腹痛,但是很快就恢复了,如此轻微的症状,没想到一查竟已经是肠癌,为什么年年体检查出不来? 中老年人要怎么避免肠癌的发生?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 带来一点启发。 01 提到69岁,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老人,但白阿姨显然更熟悉老大的身份。 作为家里的大姐,她底下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 去年1月,92岁的老母亲住院,她跑前跑后,担着陪床的活。 母亲去世后,她除了选墓地、安排葬礼,还要作为主要委托人把母亲的房子卖掉。 “同时也卖我的,因为在五楼,没有电梯,我不太想爬了,想卖了买个新的。” 卖房、买房,接着装修,白阿姨说自己“一整年都没闲过”,所以常卫清查出阳性的时候,只是去看了一趟中医,“当时医生判断是肠炎,吃一个疗程的药,没有做肠镜。” 02 一来二去拖到春节,女儿又给白阿姨做了一次常卫清,结果又是阳性。 白阿姨想着,“过完春节也约一肠镜,但过完春节又磨蹭些日子,直到3月初才去约,北大医院的医生说需要排队等半年。” 从北大医院回来之后的两三天,白阿姨发现坏了。 “吃完东西总是没大便,也没胀肚子,而且那段时间我女儿天天回来住,我天天做好吃的,我就想完了,留在肚子里得多大的毒啊。” 为了通便,白阿姨先开始用一些乳果糖、双歧杆菌等通便的药。“没什么效果,我说坏了,这药怎么对我不起作用了?” 过了两三天,泻药好像起作用了,“就特少,像小米疙瘩那么细”。于是白阿姨又加了一种口服液的泻药,“三种一起吃,还是不行”。 03 其实在北大医院预约肠镜的时候,医生曾提醒过白阿姨: “你这岁数了,不敢耽误你,你赶紧的看看哪个医院能给你做肠镜,你就去查一查。” 但白阿姨一直拖着没去,等到了这个时候,她才终于意识到“我比较严重,就赶紧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做了普通肠镜。” 肠镜下,医生很快就看到了肿物(直肠距肛缘10-16cm见一环周生长溃疡性肿物),“取样本做化验,很快就通知我们是肠癌(中-高分化腺癌),让我们赶紧找更权威的医生做手术。” 病理结果出来那天还是愚人节,白阿姨听说自己得癌后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这房买的有问题,房子不好让我得病了?” 女儿劝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大夫说了,你这病长了得有快10年了。” 白阿姨不信,“我跟她说,你快点在网上找房,这个房子我不要了,让我得病,咱们搬家,再找一个。” 人老了,会变得迷信,迷信的背后,是怕死。如果自己真的出事,女儿可没有兄弟姐妹帮忙。 04 3月31日,白阿姨在中日友好医院医院进行了手术。 “本来是计划做微创,但是病灶范围比较大,最后又开刀切除病灶清理附近的淋巴,住院23天,花费11万,医保报销后是2万多。” 白阿姨知道这个结果也有点后悔,如果去年就去做肠镜的话,发现病灶会更早,就不会这么严重了。从“肠炎”到肠癌,都怪一个“拖”字! “医生说我这肿物发展至少有5年到8年了,因为咱们平常检查身体根本就没有这些项目,都是最基本的,这才没查到。” 不过医生的解答倒是让她把房子的事放下了。 “我想着,中日医生跟中医院的大夫他们俩不认识,都这么一致的说法,那应该是和房子没关系。我就慢慢打消这房子的顾虑了。” 只是好不容易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完了,没想到自己却出事了。白阿姨还是觉得自己“运气不太好。” 女儿劝她:“现在查出来,总比你房没处理好的时候强,要不两个舅舅追着你让你卖房,你说你躺在那多烦;要是没买新房子,你自己还得爬5楼,现在什么事都没了,你也能安心看病。” 唯一让白阿姨纳闷的是,医生说肠癌50%跟遗传基因有关,50%跟生活习惯有关。 “我就想这两个我哪个都不占,为什么这样?遗传基因方面,我们家没有得癌症的,父母、姥姥姥爷都挺高龄。生活方式上,我睡觉不超过11点,平时烧饭也比较清淡,家里人都不抽烟喝酒,家里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没什么急可着,真的想不通啊!” 其实,早在2017年,权威医学杂志《科学》就给出了一个答案:引起癌症的最大危险因素,是年龄增大。 05 在《科学》杂志的这篇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常见的32种癌症的基因突变——癌症发病的最底层原因,进行了风险因素的分析。 结果发现,在引起癌症基因突变的因素中,66%是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而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加在一起只占34%。 也就是说,哪怕你没有癌症家族病史、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不泡酒吧、不吃有安全问题的食物、不生气,仍然有可能患上癌症。因为引起癌症最大的危险因素是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 寿命越长,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基因出现随机错误的概率就越大,随机错误累积多了就可能产生癌基因。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指出,40岁以上的人患癌症的风险呈指数级增长。一个人一辈子(活到85岁)有1/3的概率会得癌症。 就肠癌而言,国家卫健委“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早诊培训项目”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张凯教授表示:25 岁和75 岁,肠癌患病率差700 倍。这是机体功能特别是免疫功能的下降,加上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多因素的累积导致的。 目前医生评估白阿姨的肠癌在二期和三期之间,“计划给我做6次辅助化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许剑民教授表示,“辅助化疗是国内外指南规范,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复发和转移,即使是病理分期达到Ⅲ期,如积极治疗随访,五年生存率仍可达到6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