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为是痔疮出血,不料是这种癌!云南女白领来杭求医:“我想保住它!”今年春天,当云南野生象一路向北“逛吃逛吃”,成为云南当地及全国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时,当地白领陈女士(化名)却无瑕凑热闹。 因为,她被当地医院确诊为低位直肠癌局部晚期,意味着肛门可能要被切除,且终身要在体外挂个“大便袋”。这对爱美的她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四处打听后,她决定开启自己的北上之路,来医院寻找新的治疗方案。 确诊低位直肠癌 女白领无法接受挂“大便袋” 北上千里,陈女士从云南来到杭州。刚一落地,就直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见到肛肠外科主任医师宋章法时,她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低声啜泣道:“宋医生,您帮帮我,我不想挂造口袋,只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陈女士回忆说,今年春节前,她出现了频繁便血的症状,由于工作性质需久坐,她第一反应是痔疮引起的便血,也没太当回事儿。 不久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来到当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给了她当头一棒——确诊为直肠癌,肿瘤位置距离肛门只有4cm,且是局部晚期,肿瘤很大,需要先行放疗寻找手术机会。 “当时我一下子就崩溃了。”热爱生活的陈女士大受冲击,但很快选择接受现实。她下定决心积极配合治疗,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术前放疗。 眼见着越来越符合手术条件,有两个问题却让陈女士犯了怵—— 原来,陈女士的肿瘤距肛门太近,盆腔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一旦损伤或者没有精确切除,就会严重影响大小便以及其他功能。 并且,由于低位直肠癌更容易发生结直肠肿瘤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吻合口漏,从而引起严重腹腔感染和腹膜炎,因此需要做临时性保护造口,“挂大便袋子”,这让一向爱美且对生活质量要求高的陈女士难以接受。 于是,在病友的介绍下,她坚定“北上”,找到了肛肠外科。 创新技术“双管齐下” 成功为其解忧肠 在宋章法主任医师的诊室内,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向他寻求帮助。他们中很多人,都和陈女士有同样的诉求:不挂“大便袋”,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针对患者保肛、不做造口的诉求,浙大邵逸夫医院肛肠外科探索出了全新的治疗方案:机器人手术联合支架法肠道转流术。 宋章法主任医师介绍说,低位直肠癌由于盆腔空间局限狭小,边上神经很多,就算依靠传统腹腔镜手术保住肛门,患者随后的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机器人手术恰恰是应对这一难点的有力武器。 “机器人手术术中视野立体,具有三维放大的效果,使得手术操作更精准;机器人的机械臂手腕灵活,能大角度在狭小空间内进行仿真操作,更好地保护患者神经和血管等组织,也让创伤变得更小。可以说,机器人手术兼顾了根治肿瘤和微创,又最大限度保留了脏器功能,让‘大手术’实现‘小切口’‘小损伤’,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宋章法说。 至于陈女士最担心的肠造口问题,宋章法主任医师又拿出了一件“小沙漏”一样的新法宝——可崩解小肠转流支架。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听完宋章法主任的分析和解决方案,陈女士信心满满。不久后,宋章法主任医师为陈女士做了标准的机器人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小肠支架转流,两个多小时完成全部手术。 术后第3天,陈女士就能进食营养液和流质,术后第6天,陈女士顺利出院了。术后3周,陈女士复查拍片后发现支架已经崩解,可以拔除小肠引流管了,这也意味着陈女士如愿以偿,能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了。 “我非常庆幸选择了靠谱的医院和优秀的医生,我重获新生啦!”重获新生的陈女士开心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