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宝粥甜甜糯糯,料也很多。黄奶奶最喜欢里面的红枣,喝几碗都不嫌多。一天傍晚,下班后的孙女一进家门,就发现黄奶奶捂着腹部喊肚子疼,疼得直不起腰。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将孙女吓得不轻,急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很快,黄奶奶就被120急救车送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拟以“急腹症”收治入院,并立即进行CT检查。腹部CT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奇怪的是,黄奶奶的乙状结肠显示有一枚梭形异物,且已合并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和感染性休克。急诊科即刻联系胃肠肛外科会诊。“这枚异物的形状很类似枣核啊!”胃肠肛外科余盼攀副主任医师突然发现。事不宜迟。找出病因后,余盼攀和郑斯鑫医师当晚就给黄奶奶安排了急诊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发现患者的乙状结肠处有个直径约0.5cm的穿孔,穿孔处可见一枚尖尖的枣核露在肠壁外,腹腔内较多的粪性渗液,为黄奶奶做了腹腔冲洗引流+乙状结肠造口术。看着手术取出来的大枣核,黄奶奶才想起,入院前两三天,黄奶奶煮粥时未将枣核去除。再加上本身牙口不好,喝粥的时候一时疏忽大意,误吞了枣核。“那之后莫名其妙地一直腹部疼痛,时好时坏。”
小小枣核,怎么会危及生命?主刀医生余盼攀解释,“通常来说,枣核误进入胃肠道以后,多数会顺着肠道一路向下,最后被排出体外。但黄奶奶的情况比较特殊,这颗枣核在消化道内‘不走寻常路’,一路游走到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然后一头扎进了肠壁“安营扎寨”。枣核尖慢慢刺破肠壁,细菌和毒素流进肚子里,所以引发了感染,差点危及生命。”据了解,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胃肠肛外科副主任单毓强表示,因为误吞枣核、鸡骨等异物到胃肠道而被卡住穿孔,最后不得不手术治疗的病例每年都会遇到好多例,端午节、春节前后相对高发。这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因为老年人通常口腔感觉比较迟钝,牙齿也不好,吃东西咀嚼不够充分,特别容易误吞异物。有些异物棱角锋利,一旦误吞,很容易嵌在食道、胃、肠道的狭窄处,严重的甚至还可能威胁生命。余盼攀医生提醒,大家在聚餐吃饭时,尽量不要大声说笑,特别是老年人和幼儿,吃带骨头、带核的食物时应格外小心,做到细嚼慢咽,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误食异物,而且可以充分吸收营养、保护肠胃、促进消化等。
“一旦误吞了异物,尤其是棱角尖锐的异物,千万别用土办法,比如进食馒头、饭团等,应该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并且越早越好,这样异物更容易取出,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