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口狭窄狭窄是造口缩窄或紧缩,表现为造口皮肤开口细小,难以看见黏膜,或造口皮肤开口正常,但指诊时肠管周围组织紧缩,手指难于进入,称造口狭窄,足肠造口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8天到数年不等。
美国已注册造口患者中造口狭窄发生率占4%,国内相关资料显示为6%~15%,临床表现为大便变细、排出困难、排便时间延长、腹胀、腹痛。
结肠造口狭窄多发生于钳夹外置造口,因结肠浆膜外露受刺激引起浆膜炎,产生肉芽组织,继之形成瘢痕、收缩,与皮肤切缘共同形成环状瘢痕狭窄;此外,造口周围化脓性感染,造口肠段过短回缩或肠壁[血运障碍、手术操作中腹壁皮肤或肌肉腱膜切除过少等是造成瘢痕狭窄的重要原因。
国内外研究表明年龄大于60岁、肥胖会增加造口狭窄发生率。而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前定位、精心细致的手术操作、良好的血液供应和防止感染可避免严重造口皮炎的发生。国内文献未见报道结肠造口狭窄程度的分级标准,手术指征尚无明确的准则。临床上一般以造口周径≤小指前段(病人本人)且出现排便困难者,可考虑为狭窄。
据此将排便费力但尚能排便者,纳入轻度狭窄;排便费力,需借助手压腹部或使用药物协助排便者,为中度狭窄;排便困难,虽借助手压或药物仍无效,常觉腹胀、腹痛,甚至出现不全肠梗阻者,为重度狭窄。 ——摘自《中国肠造口护理指导意见 2013版》 上一篇处理造口狭窄的推荐意见下一篇造口回缩推荐意见 |